By Masaki Fujihata
By Masaki Fujihata
osage
Act 09
個人展覽 邵志飛
開幕 11月12日
展覽繼續 2019年11月13日 - 2020年2月12日
奧沙榮幸地呈獻媒體藝術先鋒邵志飛於香港的首次個展WYSIWYG。
1966年,邵志飛(Jeffrey Shaw)在他於倫敦的第一次藝術展覽中提出:「這不是什麼物體, 這是一個機遇的情況。」 從這段時間開始,邵氏一直於藝術創作中致力創造讓觀眾參與的情境,他將互動性創新地引入到當代藝術的語言中,並把自我體驗及「所見即所得」 (WYSIWYG)的精髓貫徹於他的藝術哲學內,成為他當前與未來的藝術創作中重要的基石。
這個在奧沙的展覽藉鑑邵氏五十多年的藝術經驗,展出由邵氏和林茵(奧沙)所挑選的作品,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從以總體概括及深入洞察他以創造性研究為核心的技術、美學和概念主題, 其中包括公眾參與及互動、擴延的電影性、沉浸式可視化、導航性及新敘事性的美學、新媒體及電算技術、虛擬和擴增實境等。這種實踐通常涉及新型光學與機械設備的開發,既是邵氏作品的概念平台,又是美學上的表達。
邵氏帶領了一場關於虛擬與現實的革命,使觀眾成為在沉浸式藝術空間中主要的參與者。 這個展覽亦有展出邵氏的歷史檔案、圖像和他的舊界面珍藏,與他的近期作品及舊作品並列,使觀眾經歷一次穿梭於過去與現代之間,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
邵氏的創作與眾不同之處是他跟其他藝術家、作家、作曲家、攝影師和工程師的深入合作,而邵氏的藝術實踐與他曾領導的藝術和學術機構亦息息相關(APG倫敦、Eventstructure Research Group阿姆斯特丹、ZKM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iCinema新南威爾士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他於各機構進行了具開創性的研究以及策展工作,因此對國際上的藝術家、學者和學生都極具影響力。在此引用Peter Weibel一話:「⋯⋯他的作品是共同創作、共同建構的,賦予了最原始的輪廓。沒有邵氏的貢獻,我們將無法全面了解電子媒體藝術的整體。」
WYSIWYG展出邵氏在不同時刻充滿前瞻性的里程碑,標誌著他在當代媒體藝術先鋒派中取得的非凡成就。WYSIWYG是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首字母縮寫,這「所見即所得」一句在此作為邵氏個展的標題,描述了觀眾通過與邵氏的作品互動探索而獲得的自身體驗。邵氏作品中的最基本元素,就是觀眾的互動在整個體驗過程中所具的決定性,每個觀眾所看到的、所感知的,都是完全取決於每個觀眾自行決定的互動所致。 因此,「所見即所得」甚至可詮釋為「所作即所見」!
部分有關邵氏作品的里程碑和摘引:
-
生於1944年,澳洲墨爾本
-
修讀建築和藝術史
-
德國ZKM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創辦人(1991-2003)
-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iCinema互動電影研究中心創始總監(2003-2009年)
-
任命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兼講座教授(2010)
-
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2年)
-
日本岐阜市Oribe獎(2005年)
-
榮獲澳洲研究委員會的聯邦研究獎學金(2003-2008)
-
榮獲奧地利國際電子藝術競賽頒發的金尼卡遠見媒體藝術先驅獎(2015年)
-
榮獲加拿大蒙特利爾科技藝術中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2014年)
展覽期
2019年11月13日 - 2020年2月12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 1030 - 1830
星期日 1430 - 1830
公眾假期不開放
地點
奧沙
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20號聯合興業工業大廈4樓
呈獻
奧沙藝術基金
支持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器材贊助
索泰科技有限公司
開幕飲料贊助
香港生力啤酒廠有限公司
合作者
Sarah Kenderdine
David Pledger
唐愛文(Edwin Nadason Thumboo)
Tjebbe van Tijen
Theo Botschuijver
蔡旭威
陳家俊
Harry de Wit
Dirk Groeneveld